[導讀]2013高考招生在今夏的熱浪中落下帷幕,但有關高招的話題仍在繼續。招生中的一些老話題,比如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減少、重點大學指標投放屬地傾斜等,仍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頑癥:錄取指標投放屬地傾斜是無解的難題? 雖然重點大學在各種招錄政策中都努力向西部偏遠農村地區傾斜,但是比起另一種傾斜——所屬地招生指標投放傾斜,這些努力顯得很無力。當然此二者成因不同,不能直接放在一起比較,但是,在重點大學大多數地處大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的背景下,屬地指標投放傾斜政策無疑也成為“重點大學農村生源越來越少”問題產生的一個推力。 以北大為例,2013年,北京大學校本部全國招生2651人。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北大在京一批次實際錄取205人,提前批次共錄取28人,共233人。而該校在寧夏、陜西、新疆三地錄取共計222人,此三地均是北大今年錄取指標增加的地方,寧夏28人,陜西120人,均為歷年錄取最多,而新疆招生人數也已經比去年增長了40.7%。 北京2013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約為7.3萬人,寧夏約6萬人,新疆近16萬人,陜西為36萬人之多。如果用招生指標除以報考人數,以上四個地方的學生考上北大的可能性差距非常大。由于地區教育發展不均衡,實際情況不能簡單以比例來算,但是,外地考生上地處北京的高校要比北京考生費更多的力氣是不爭的事實。 重點高校所屬地招生指標投放傾斜,是由來已久的一個狀況,也是爭論幾十年的頑癥。北京大學經常被拿來做各種計算比較的案例,但事實上,北大在這方面并不是最嚴重的案例。 目前,屬地招生計劃比例最高的重點大學是浙江大學,由于多校合并的特殊原因,浙大在浙江本省的招生人數接近其全國招生計劃總數的60%。 記者從北京某高校了解,該校在全國其他地方所招到的學生均是全省排名1000多位到2000多位的學生,但是在北京招到的學生則排名在3000多位甚至4000位。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談松華曾對本報記者分析這一問題,他說:“目前指標分配狀況一定程度上是由歷史原因導致的。新中國成立后新建部屬高校多半都建立在行政部門所在地,比如北京。大城市在土地、財政等方面給予高校支持,同時要求高校在招生錄取指標投放上給予‘回報’,這是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現實。后來教育部出臺政策,各重點高校在所在地指標投放不能超過年度全部指標的30%,狀況稍有好轉。但是對于北京來講,由于高校集中,每個高校不超過30%,總體指標數量仍然遠遠超出全國其他地方?,F在每年高考指標投放隨人口比例一直動態調整,但并沒有整體性方案。但是,大幅度的調整又會影響錄取率,因此一步到位很難?!?/P> 地方財政大量投入,拒絕回報不公平;重點大學是國家級的大學,教育欠發達地區學子在高考競爭中本就處于不利位置,再加上屬地指標投放傾斜,也不公平。孰是孰非?難以定論。 2008年,教育部曾要求各部屬高校在屬地的招生計劃比例一律不得提高,超過30%的應逐步回調至30%以內。但是目前,不少部屬重點高校都成為教育部與當地政府共建的大學,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配套辦學資金,地方“省部共建”的配套資金已經成為學校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降低所屬地招生比例的困難在無形中又有所增加。 張亞群說:“在京、滬等高教資源豐富的地區,屬地招生過多問題突出。有的部屬院校因為合并了地方院校,因而增加在本省招生指標,這類情況應具體分析。總之,部屬院校主要是國家財政投入,在招生指標分配上,必須兼顧區域教育公平,才能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P> “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張亞群同時表示,“必然涉及重點高校的布局調整、生源競爭等問題,需要漸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本報記者 李玉蘭) (光明日報)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長春學子受幫助圓高考夢 現做義工回報社會
·劫走高考生“討債” 3男子犯非法拘禁罪獲刑
·高考之結如何解:農村生源與重點大學漸行漸遠
·高考之結如何解:農村生源為何與重點大學漸行漸
·殘障考生破格錄取大學 市民行為藝術吁教育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