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電信公司經理、時尚欄目主編的張慧祥,目前經營著北京第一家扶持農家女的公益店。熟悉張慧祥的人,都叫他祥子。祥子的店鋪售賣的東西很特別,以農村貧困婦女利用二手衣的布料縫制的服裝和工藝品為主。2008年底,在加拿大生活了10年的祥子懷著滿腔熱情毅然回國,開始了自己關注、扶持弱勢婦女的公益之路。
張慧祥(中)與留守女工們合影 在商店林立的北京國子監附近的五道營胡同中,祥子的小店顯得頗為低調、質樸。十幾平方米的小店沒有過多的裝潢,破舊的木板和磚頭搭起來的架子上陳列著電腦包、錢包、老虎鞋等手工藝品,靠墻的一邊掛著一排用拼接的布料做的衣服,這些與眾不同的藝術品都出自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妻子的巧手。 “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兒” “人到了一定的階段,可能會有一種反思。在國外生活了10年,在那邊可以很安逸地過晚年。但是生活并不一定安逸就快樂,這是兩種概念。我感覺我必須回國做一些有意思的事。”2008年底,祥子辭去了國外電信公司的工作,一家人搬回國內定居。起初,他在一家電視臺的時尚欄目做主編。一天,祥子和太太聽了冰心女兒吳青老師“關注弱勢婦女”的講座。這場講座徹底打動了祥子,他決定辭去時尚欄目主編的職位,專心做公益。“吳青老師一直在傳播關注弱勢婦女這個概念。我覺得吳青老師很有勁,一種正義的勁;很有愛,一種大愛。” 對于時尚設計的喜好,讓祥子有了用舊衣服拼成新布料再做成成衣的點子。“如今大多數人在不停地買衣物,沒有人去考慮這個地球能否承擔我們的欲望。所以就想做個更有意思的項目,既能變廢為寶,又能給留守婦女帶來經濟收入。” 艱難的創業初體驗 聽說祥子要做公益店,一位同樣熱心公益的英國老板便把北京五道營胡同未到租期的門面借給他一年。就這樣,祥子開始了“扶持農家女”的創業初體驗。 開業頭3年,由于產品種類的單一以及銷售方式的不成熟,祥子一直在虧錢。去年以來,店鋪的經營狀況有了好轉,產品的樣式逐漸增多,管理模式也愈加成熟。除了特別設計的衣服外,店鋪還開始了二手衣的義賣。捐贈的服裝經過清洗,會根據樣式、材質等不同,一部分進行義賣,所得款項捐給慈善機構的工友之家,通過他們發給需要的打工者;另一部分經由服裝設計師設計,再由留守婦女細心縫制后,在店里進行售賣,所得善款將用于為貧困地區的婦女籌建書社。 “讓更多的人獻出愛心” 在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皮村,有一個由來京務工人員的妻子組成的同心互惠農民打工社區,拼布的整個過程就是在這里完成的。這些留守女工們縫制的拼接材料經過專業的設計師設計制作賣給消費者,銷售所得直接返還給慈善機構,或由各機構負責轉交給留守女工,只留一小部分補貼小店租金。 除了這個公益小店,祥子還在北京郊區捐建了一家專門面向農村婦女的書屋,而捐助人則是遠在英國的一群小學生的母親。祥子說:“關注農村弱勢婦女,我們必須把這個項目做成持續性的。我一直很高興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他人,尤其是學生,讓更多的人獻出愛心。”(記者:黃曉晨)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黃曉晨)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