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剪紙,大伙通常覺得這是大媽、老太太的手藝。15日,在省美術館的“膠東記憶 歲月剪現”膠東剪紙藝術展上,觀眾們驚訝地發現,90多幅剪紙作品都出自一個90后男生之手。 這位名叫顧朋泉的男生是山東輕工業學院藝術學院大三的學生。他說,自己7歲起就跟姥姥、奶奶學剪紙了。上初中時,一到過年,就有鄰居專門向他討剪紙作品貼窗花。高中時,因為課業緊張,顧朋泉碰剪子的時候不太多。考入山東輕工業學院藝術學院后,他向學校申請了一間個人工作室,剪紙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主旋律。 在這次藝術展中,顧朋泉8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顧朋泉說,高中時他看到《清明上河圖》,覺得上面的市井生活很生動,萌發了把它做成剪紙的念頭。具體的做法是:先照著原版畫描摹出小稿,再用打印機放大,進行修改構圖,動手剪時是一米一段,幾段剪完后再拼接起來。“這個作品用了大約5個月時間。”顧朋泉說。 “手兒巧,兩把剪刀對著鉸。左手鉸的牡丹花,右手鉸的壽兒草。壽兒草上一對鵝,撲騰撲騰過新河……”這首流傳的剪紙民謠顧朋泉非常熟悉。他說,自己畢業后很可能留校任教教剪紙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剪紙這一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記者 趙麗) (齊魯晚報 趙麗)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