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高考一、二輪并不會截然分開,知識點講解也未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但側重點是不同的,一輪復習重在廣和準,二輪復習重在活與通。 高考()語文復習的總體依據,第一個是以教材為基本內容,第二個是教學大綱以及當年的《考試說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高考一、二輪并不會截然分開,知識點講解也未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但側重點是不同的,一輪復習重在廣和準,二輪復習重在活與通。本文旨在探尋應對常考考點的策略,力求簡單易懂,重點突出,融會貫通。 一.現代文閱讀: 散文類應側重哲理散文和具有論述性質的文章;小說類應注意文體特征,強調小說三要素及主旨之間的互動關系;涉及主旋律和我省省情如儉以養德,徽文化、二黃、巢湖等方面的內容應多留心;再注意以下三點:1、細心審題,審清題干的要求,記住:答案總在提問里。2、通讀全文,把握文意;準確地從原文中搜尋相對應的語句與信息,再結合文意作出判斷,言之有據。 3、注意10個問題:關注常考題型,分別找到應對方法,如作用題,賞析題,理解句意題,人物性格(形象)題,探究題等;盡量用原文語句或概括整合原文內容與信息答題;注意分條列點,言之有序;應去掉形象及描寫成分保留主體意義,加以概括;應正面直接答題,盡量不間接繞彎子,更不要以疑問或否定形式回答;不能遺漏題干要求;不能遺漏條件和限制詞,不能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加因果或因果和條件關系顛倒等;注意文中指示代詞的內容或范圍;注意“肯定”與“可能”“已然”與“未然”“擴大”與“縮小”“充分”與“必要”等現象;注意文章的中心句關鍵句,如論點句分論點句點睛句議論抒情句起承轉合句等,它們可能正是高考試題答案的要點。 另外,現代文閱讀中“作用題”是常考題,1、2011年大閱讀考作用題的共14個省市,共21道題。2012年大閱讀考作用題的也是14個省市,共24道題。安徽卷自主命題以來每年都考作用題。2、2011年文學類文本作用題中考景物描寫作用的有8個省市。安徽卷2006到2010年連續五年都考查了景物描寫的作用這一知識點。 因此,作用題要引起考生的重視,尤其是景物描寫的作用。 關于景物描寫,除了直接提問“作用”外,還有一些設問角度。如(2008安徽卷)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2009安徽卷)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無論“賞析”還是“分析”,都會用到作用,但側重點不同,賞析的是語言和手法,只要是“析”,就要回到文中找依據,或用雙引號引出后解釋,或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分析,不管怎樣,答案必須具體,言之有據。 二.名句名篇: 默寫兼及必修和選修,以新課文為主,以安徽省《考試說明》所列篇目、特別是帶星號的文章為重點。除名句外,還要熟悉名句的前后關聯句。默寫形式為二選一,或8選6。 三.古代詩文閱讀: (一)古詩考查包括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兩方面。前者需注意詩的類別(詠物詩、離別詩、感遇詩、閑適詩等)及思想情感;后者需注意表現手法(直接間接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動靜結合、襯托、對比等)和修辭手法。而詩題、作者、注解,特別是表達情感的關鍵詞及特定意象常常是打開一首詩的鑰匙。 (二)文言文 1. 閱讀全文,認真思考,疑難點且放過 2. 認真閱讀題干與選項,從中發現大量有價值的解釋與提示 3 . 運用書本或平時已掌握的知識推及未知 4 . 根據造字法特別是形聲字會意字推斷 5 . 根據上下文語境推斷 6. 根據詞法語法結構句子成分推斷7. 以古推今,根據今天的詞語成語等用法推斷古義 8. 根據修辭和文化常識判斷 9. 根據“互文”推斷 10. 根據通假字推斷。 文言文翻譯6條規則:1. 盡量直譯,輔之以意譯 2. 不要遺漏可譯的任何信息點 3.注意體現詞的特殊用法(包括通假字) 4. 調整有句式特點的句子 5. 人名地名官名,稱號帝號年號,干支紀年等專名專用無需翻譯 6. 為保證譯文順暢而添加出來的信息用小括號。 四.語言知識和表達部分: (一) 字音和字形 字音以選擇題型考查為主,字形可以通過作文及主觀題的書寫情況間接考查。 字音部分1. 注意課本標注 2.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生字詞常用字詞和次常用字詞的注音與寫法。3、注意從理解的角度區分。如勁和處,前者名詞讀jìn,形容詞讀jìng;后者名量詞讀去聲,動詞讀上聲。 字形部分 1、用壓縮法記憶,如精兵簡政 山清水秀 嬌生慣養 2、用偏旁相同法記憶,如張弛 陷阱薈萃 精粹 璀璨 3、用音同形近法記憶如痙攣 孿生 滄桑 蒼天 明火執仗 手杖4、用比較法記憶如一共有三把“劍”,兩支“箭”——劍拔弩張 口蜜腹劍 刻舟求劍 箭在弦上 明槍暗箭;如一共有五只“麻雀”,兩只“喜鵲”——門可羅雀 歡呼雀躍 為叢驅雀 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鴉雀無聲 鳩占鵲巢 聲名鵲起。5、了解詞語背后的故事,了解詞語含義。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中“蹊”在典故中是“小路”的意思。“平心而論”釋為平心靜氣客觀公正地評論,故不能誤寫成“憑心而論”;“唉聲嘆氣”釋為因苦悶憂傷而發出嘆息,“唉”為嘆息聲,故不能誤寫成“哀聲嘆氣” (二)詞語成語熟語部分 1、注意感情色彩2、注意部分重復3、注意詞義不當4、注意語體色彩5、注意詞語 的范圍(陳述對象)6、注意習慣用法7、注意詞語的程度8、注意兩用詞語9、注意報刊媒體上常見常錯的詞。如無獨有偶、炙手可熱、美輪美奐、下里巴人等10、注意少數特殊詞。如難免=難免不,好=好不,差點=差點沒,無時無刻不=時時刻刻都等 11、高考以考成語性的熟語為主,考生要聯系日常生活的具體語境情境,便于準確理解。 (三)語病部分: 常見語病注意以下現象:1、出現了并列的短語,可能是搭配不當、分類不當、語序不當或語意不明。2、出現了多重定語和多重狀語,可能是語序不當。3、出現了數量短語,可能是語意不明、重復、語序不當、用詞不當。4、出現了介詞,可能是搭配不當、結構混亂、主客體顛倒、主語殘缺。5、出現了關聯詞(連詞),可能是搭配不當、殘缺、語序不當。6、出現了代詞,可能是語意不明、重復。7、出現了長賓語,可能是賓語中心語殘缺、搭配不當。8、出現了多個謂語,可能是搭配不當、偷換主語。9、出現了疑問詞、否定詞,可能是肯否不當。10、出現了兩面性的詞語,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邏輯。11、出現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詞語,可能是不合邏輯(表意相反)。 (四)選用仿寫句式、句群內順序調整、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等部分必須注意其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新題型的出現;出現新題型不必慌張,應冷靜分析其本質,分析其最接近于何種熟悉的題型,懂得“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其中傳統題型基本遵守下列7條規則:1主語(陳述對象)統一性 2. 結構對稱性(對偶) 3. 內容相仿(相近)性 4. 修辭(廣義常規修辭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在內)一致性 5. 邏輯合理性 6. 音韻(節奏)和諧性(如押韻) 7. 注意起承轉合句。長句變換短句用劃分句子成分層層分割重組法;短句變長句先確定一主干句(通常為主要信息句及眾分句重疊詞最多的句子), 再將其它分句變為重疊詞的定語。擴展注意符合語境情境意境,以增加定語、謂語、狀語為主。壓縮必須留下主干主旨句,準確篩選關鍵信息,歸納相同信息,刪除重復信息,合并同類項。圖表題注意比較,得出相同點與(或)不同點。擬新聞標題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意義),即新聞的5個w,其中what最主要,其次為who、where、when ,why可忽略。 (五)標點主要通過作文等間接考查,一般不單獨設題考;修辭主要考比喻、對偶、擬人、借代、反復等常見的修辭。 五.作文: 以命題和材料作文為重點。材料作文是重中之重。 命題作文要摳準字眼,反復比對,準確定位,尤其組合式結構的命題一定要分清詞語之間的關系,不可大意忽略某個詞。 材料作文關鍵在審題,審題求準。1.以評論句為依據,把握題意。2.抓住關鍵詞,瞄準題意。3.以材料意圖為方向,分析題意,這里可以材料涉及的主要對象和材料的話題指向看意圖。4.從材料的內容格局看意圖。并列性的,要綜合理解;選擇性的,只要選擇一個入題即可;關系性的,要兩者兼顧;對比性的,要注意把握不同點。 無論材料還是命題作文,都要細心琢磨,總結規律,不可以話題作文的思維習慣來應對。 考場作文八點硬傷: 1. 材料、命題與話題作文三者混淆,將原材料照搬照抄逐層逐點分析,或更改命題作文的題目。話題作文的材料只是個引發,話題也只是個由頭,內容只要與話題相關即可,材料無須顧及 2. 將作文變成了對原材料的擴寫 3. 內容空洞 4 .文章自始至終不點題,或過于含蓄晦澀,或轉移話題,改變話題,錯解話題,或一文出現多話題現象 5. 矯揉造作,無真情實感,千孔一面 6. 文體不規范。不少考生的議論文中,突然竄出有著時間、地點、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小說”或“記敘文”;也有的考生恰恰相反,標準的小說、記敘文中突然竄進大段而完整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未能真正理解夾敘夾議、哲理性散文與不規范文體的本質區別 7. 關鍵處缺點盡顯。因時間等所囿,很多高考閱卷老師不知不覺中形成文章開頭結尾側重看點題,看語言,正文側重看材料,看內容的潛在心態,而眾多考生開篇,甚至文題便出現語病,或語言簡陋、累贅、蒼白,正文空洞、瑣碎或材料陳舊、老套或材料和觀點相悖等 8. 書寫和表達的問題。不少考生卷面不整潔,或用規定以外的筆墨書寫,或字體過于細長難以辨認,或書寫太難看,或錯別字病句多,或標點不規范、不正確,或無標題,或不足800字,或篇幅過長、且無質量等。 語文學科強調日積月累,堅持每日練習,確保做題感覺,堅持零余閱讀,保有源頭活水。在此之上,摸索題目的規律性,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提高學科復習的效率,為自己贏得高分。 (中國教育在線)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4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的要點及技巧歸納
·針對高考改革:語文學習的權威解讀與復習規劃
·如何讓高考生物復習變得清晰有條理
·2014年高考歷史復習方法和捷徑
·2014年高考一輪復習30則高分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