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城每年有10多萬中小學生參加培優,暑假漸成孩子的“第三學期”,火爆的培優市場背后隱藏了諸多問題。本報報道引發廣泛關注,昨日,數十名讀者通過熱線、網絡等途徑參與了培優話題的討論,其中一位家長反映的情況令人感到震驚:他15歲的孫子說自己不想當人才,寧愿做條狗。 這位家長姓吳,71歲,系一家大型國企的退休工程師。他的孫子15歲,在漢口一知名初中讀書,成績是班上前幾名,秋季開學就上初三了。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吳先生位于漢陽郭茨口的家中,一進門就在他家客廳茶幾上,看到本報“江城暑期培優市場調查”以及此前“變態娘”的相關報道。 “孩子暑假沒怎么休息,語數外加上物理,天天在外面培優。”吳先生說,前不久爺孫倆在一起聊天時,孫子忽然說:“爺爺,我真不想當人才,寧愿做條狗。” 聽聞此言,吳先生大吃一驚,連忙問孫子為什么這么講。孫子回答說:“要當人才就要不停地培優,做條狗多好,天天有人寵著哄著,每天可以帶出去放風。” 孫子的話深深刺痛了吳先生的心。“孩子看似無心的話,卻暴露了他的思想,也表露出一定的厭學情緒。”吳先生說,他跟兒子兒媳建議不要再這么培優了,但兒子兒媳也很無奈:大環境都這樣,大家都在培,你不培優怎么辦呢?“當然,培優也有一定效果。”吳先生說,孫子在外面一對一培優后成績上升明顯,但他也因此不愿再回學校上課,認為“學校教的太簡單,不需要學了”,最后兒媳婦不得不“押送”孫子回學校上課。 講述了孫子的培優經歷后,吳先生向記者總結了培優的四大壞處: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對中小學生生理、心理損傷很大;不利于父母安心工作,增加家長經濟、思想和精神負擔;不利于師德建設,在教師中滋生金錢至上的觀念;不利于不同出身的孩子共同享有公平教育的機會,引起無能力參加培優的學生對家庭和社會的不滿。“只要學校老師盡職盡責了,何來培優?”吳先生憤怒地說:“培優真該禁止。”(楚天都市報 記者徐嘯寒 大學生記者翟庭俞) |
| [發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