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網絡傳銷監管存在“灰色地帶” 高校應加強對學生防范傳銷基本知識的教育 談到如何應對網絡傳銷人員結構變得日益復雜的狀況,魯先華介紹,湖南省打擊傳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專門建立了清查傳銷組織時發現的傳銷人員的“黑名單信息庫”,目前全省已錄入6100名傳銷人員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傳銷記錄等基本信息。 建立該信息庫,主要是為了及時掌握傳銷人員的動態、交換查處傳銷組織的信息,并有望解決打擊傳銷時“取證難、處理難”的問題。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陳曙光認為,高校應該把防范傳銷的基本知識納入新生入學、就業指導教育范圍,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學生識別、防范傳銷的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各類招聘、就業信息的辨認和甄別,幫助求職學生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 在李某看來,學校應該多組織學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的心態變得陽光健康,早點認知社會,早點擁有“社會人”意識。另外,多舉行一些勵志教育活動,可以讓大學生的心志變得積極向上,不至于一下子掉入“一夜暴富”等失衡心態中。 有專家認為,打擊網絡傳銷,最關鍵在于“從法入手”。針對傳統的非法傳銷,《禁止傳銷條例》已于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對于電子商務尤其是網絡購物行為,2010年5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出臺了《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而打擊網絡傳銷時,屢有部門協調難、取證難、查處難的“三難”現象發生。 《2010中國網絡傳銷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國家還沒有針對網絡傳銷的法律法規,網絡傳銷還處于工商監管的“灰色地帶”,國家有關立法部門應該盡快出臺專門針對網絡傳銷的法律法規,或進一步完善現有相關傳銷的法律法規,使網絡傳銷監管有法可依。
|
| [發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