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講到這個問題,我們又要回到雙元制學院的結構上,和它現在的組成來說一下。事實上在雙元制大學,目前有超過90%的畢業率和就業率。 王縝:我可以補充一下。每一個學生,因為它是雙元制大學,每一個學生在入校之前必須要跟一個企業簽協議,入學之前就必須簽協議。實際上這個過程是發生在德國哈爾博格學院期間的,簽了協議,也通過德語的考試,他就可以進大學學習了。 主持人:好的。 穆勒:每一個學生在雙元制大學學習的時候有一個轉換的,他們三個月在企業實習,三個月在學校里學習。在第五個學期的時候,學生會有一個海外學期,他們可以在德國或者是在中國的企業來實習并且學習。經過海外學習之后,他們會回到學院,畢業之后可能又去了國外德國的企業就職或者留在德國。 主持人:還是很多選擇的。 穆勒:第五個海外的學期是對學生是非常有意義,它等于在海外接受了很多新的觀念等國際化的一些東西,國際化的理論。學生在學業結束之后是否有機會繼續留在德國工作,畢業之后的學生有三個可能,首先第一他在畢業之后留在他簽約的德國企業。第二種可能,他在畢業之后回到中國,在中國選擇一家企業。可能是一家中國的企業也可能是在中國的德國的企業。也有可能他做一個國際化的,可能不停在中國和德國或者是世界各地進行飛行然后工作。目前來說可能對學生是一個難點,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現在我們是給他一個廣闊的前景。 王縝:他說的意思實際上是,因為學生還沒有開始這個項目,還沒有學習。其實在上雙元制的過程中,他要在大學學習,又要到企業實習,實際上他在自己調整自己的想法,現在他可能有一個設想。到了企業以后,他發現我原來想的這個工作并不適合我,他發現了新的可能性。他的想法是在不斷改變的,企業對他的觀察也是在不斷改變的,通過這三年的過程。 最后結束的時候,企業對他這個人有了全面的了解,他對企業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原來他可能就想在德國留著,在德國企業工作。現在企業覺得他是一個國際化的人才,他的交流能力也非常強,我們就讓他做,比如說中國的營銷經理,可能就把他派到中國來了,也可能覺得他德語也說得非常不錯,我們讓他在中國和德國之間來回跑,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來溝通德國在中國的企業和德國企業本身,或者是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客戶,也有這種可能性。 了解到最后可能覺得這個人研發能力很強,可能就把他留在總部的研發團隊里面了。所以現在去講還是為時過早的。 主持人:其實學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學生自己自由的發展,學校也會作為一個監督者的身份,不斷的來幫著學生調整自己的定位,最后找到一個很滿意的位置。 王縝:事實上這也是雙元制的一個優勢,如果我們在普通的常規的大學,基本上都是理論,其實學生自己有什么能力,他并沒有發現。 主持人:其實很多學生還是很迷茫的。 王縝:他并沒有發現自己的能力,在這種雙元制的過程中,他到企業,跟這些企業的人一接觸,然后跟企業的各種各樣的工作崗位一接觸,他突然發現我在這方面的潛能,我還有這樣的興致或者說還有這樣的能力呢。他會有一個對自己的全面的認識,他的選擇也就更正確。 主持人: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 王縝:是的。 主持人:最后想請問一下王校長,很多學生和家長也非常關心,我的學生到了德國讀雙元制大學,他們的待遇和德國的學生相比有沒有什么不同?比如說教育保障方面,還有生活的各個方面,咱們中國學生能不能得到這樣的同等的享受? 王縝: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學生經常問我們的問題,實際上德國在這方面的政策還是不錯的,所有的留學生,不光是中國留學生,他們所享受的各種各樣的待遇,包括學習的待遇,還有生活的待遇,比如說租房子,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全部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別。這個企業不是要給學生支付一定的生活費用嗎?比如說在上本科的時候,可能第一年是500歐元一個月,第二年可能會稍微漲一些,漲到700、800歐元一個月。這些都是中國學生和德國學生一模一樣的,或者是世界各國學生都是一模一樣的。 在對待方面,我不敢說每一個德國人他就對外國人都是一樣的友好,咱們不能看他的內心。至少從政策方面,從各種規定上來講,全部都可以享受到一模一樣的待遇。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