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年前我回母校才80周年,怎么今年就100周年了呢?學校老得真快啊!” 上周末“協和系”舉行校慶,一些校友對于突然老去的母校感到有些納悶。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部分學校“追本溯源”把校史延長,百年老校突然頻頻現身。 有校友認為,上延歷史無傷大雅,畢竟還是原來的母校。但是也有校友認為,篡改歷史是欺世盜名,給學生做了一個剽竊造假的榜樣。而校方則稱這是挖掘歷史正本清源。 校友驚愕:母校4年老40歲,怎么回事? 每年11月份,一股密集的“校慶潮”就會在廣州呈現。近日、協和系學校、執信中學等多所學校都舉行校慶慶祝活動。然而,有些學校突然“升格”為百年老校,讓一些校友感到奇怪。 “我記得2002年回來母校才80年大慶啊,怎么今年變成了100年了呢?” 協和小學96屆的校友小蔡就告訴記者。 協和中學93屆畢業生許仲溪說:“我讀書時,協和還是師范學校。到2001年,中小學教師沒有那么緊缺,加上大學擴招,師范學校變成了高中。辦學的方向和模式都不一樣了,既然不是師范學校就要改名。改名肯定要改回有歷史的名字,協和中學確實有這么多年歷史,是沒錯的。其實,這對校友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還是原來的那個學校。” 除了“協和系”,就連華師附中、廣東實驗中學的校友也曾出現過這樣的困惑。 2008年,華師附中隆重舉行建校120周年的校慶,當時,老校友扳著手指頭算:“2007年才是校慶56周年,怎么2008年就變成了120周年呢?” 2008年,廣東實驗學校2001屆校友志成參加校慶:“2004年是80周年大慶,突然就‘穿越’到120周年。4年就長大了40歲,我們感到有點手足無措。” 記者調查:建校時間有爭議 才有變老理由 學校為繼承傳統和增加校友認同,逢五逢十都會舉行校慶。而近年來,百年老校突然之間頻頻現身。為何幾十年歷史的學校突然變身百年老校呢?記者了解到,這主要是由建校時間有爭議引起的。一個學校,通常都會經歷合校、分校、停辦、復辦、改名、轉制等變遷,而校慶的界定,是以哪個時間為準?也就成了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 在11月13日當天,協和幼兒園(原西村幼兒園)舉行了“復名”儀式,而協和小學與協和中學均舉行了100周年慶典活動。記者從“協和系”校史發現:“1911年,美國幼兒教育家碧盧夫人在廣州西關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培養幼兒教育人才的學校慈愛保姆傳習所”,這就是最初的“協和”。后改名為“慈愛幼稚師范學校”和“私立協和女子師范學校”。 而協和小學,根據記載及校友回憶,在2002年曾舉行過建校80周年校慶,當時校慶元年是從1922年私立協和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建立之日計算的。據協和小學的老師介紹,“今年是整個協和系百年校慶,為免同為協和的學校年歲參差不齊,所以根據祖校的歷史上溯,把校慶元年定為1911年。” 而協和中學則有兩個公認的源頭:一是1911年美國幼兒園教育家碧盧夫人創辦“保姆傳習所”;另一個是1921年在廣州永漢路的廣州市立師范學校。 2008年,華師附中在媒體刊登了建校120周年公告,把120年前由美國牧師哈巴在華建校、在美國紐約大學注冊的“格致書院”定為自己的建校起源,學校校慶元年從1952年上溯至1888年,為此出現了校友口中“去年56歲,今年120歲”的情況。 校方說法 華附:搶救歷史追根溯源 對于2008年上延歷史而引起教育界熱議的華師附中,該校校長吳穎民接受信息時報采訪時坦露了心跡。 “2008年,確實有些校友在議論,怎么華附去是56歲,今年就變成了120歲呢?但其實是部分校友有誤解。”他說,2007年的學校校慶,是“合校”56周年,當時是從1952年四所附中合并之后算起的;而2008年是“建校”120周年,是把校史上溯到1888年廣東格致書院,以此為校慶元年。“我們使用的字眼非常嚴謹。” 吳穎民稱,學校一直都是在講“合校”多少年,而不是“建校”多少年,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1952年解放初期,華師附中由4所學校合并而來,對于以哪所學校為建校源頭也有過爭論。 “我們這樣做是搶救歷史!” 吳穎民說,“隨著年代的久遠,尋找歷史的難度越來越大,我們是有迫切的使命感,去搶救歷史,搞清楚來龍去脈,趁著4個附中的老人家還健在,把學校的歷史盡可能地挖掘清楚。” 協和中學:是“認祖歸宗” 那么,協和中學,轉制至今僅10年,為何已有百年歷史呢?協和中學辦公室副主任黎龍輝告訴記者,雖然在師范時期一直沒有“追根溯源”,但“協和系”是一脈相傳的,歷史沿革很清晰 1911年的時候碧盧夫人建保姆傳習所雖然還沒有“協和”的名字,但1916年就開始有了“協和”的名字。2001年學校復名為“協和中學”之后,就把源頭重新續上,是“認祖歸宗”。 黎龍輝稱,2011年協和復名時有過一段插曲:當時恰逢國家師范體制改革,需要提升師范學生的學歷。而廣州市師范學校是五年制大專,已不適宜培養老師了。時值廣州需要擴大優質高中的,于是決定把廣州市師范學校轉制為高中。“當時曾經提出更名為廣州市實驗學校,但是這樣改不是沒有根了嗎?于是校友一致認為,還不如用回協和的老名字更好,于是通過校友會、教育部門的批復,復名為協和,源頭得以續上。” 黎龍輝稱,當時也有個別校友有異議,師范和協和的兩個校友會直到5年之后才合并。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郭 瑩 實習生 蔡汝凌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報名收費標準75元 葉縣仨高中均交150元
·過來者說自主招生 北大王文浩:給夢想上份保險
·高考明起網上預報 在廈就讀的本省考生不用回去
·保送生也得參加吉林省2012高考報名
·韓國一18歲高考生弒母后藏尸 曾被逼當高考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