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果”重磅發布!2021年中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排行榜300強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穩居前三;中國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上升明顯,首次進入前10;理工類高校數量最多;北京市高校質量兩極分化。 教育是科技之根,研究生教育更是科研創新的重要發展階段。2020年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科教興國的大背景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和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合作,繼續本著“加強社會評價,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競爭發展,服務和諧社會”的宗旨,按年度連續發布《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研究報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每兩年一次),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2021年上半年,我們開展了本年度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工作,并于近日完成和出版了《2021—2022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這本報告是金平果“四大評價報告”系列之一,該報告一方面旨在為社會各界人士和青年學子提供評價和選擇研究生培養單位的參考指南;另一方面為從事研究生教育的培養單位、管理部門及相關專業人士提供全面、系統、詳細的評價報告。這對于改革和完善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其培養質量和水平,促進高校之間的競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01.評價對象和指標體系 本次研究生教育評價的對象為中國的584個研究生培養單位(不含部分軍事類院校和港澳臺地區高校),共包含62個研究生院(2011年以前國家批準設立的研究生院和國家級科學院的研究生院)、578所普通高校(含56所具有國家級研究生院的高校)。本次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包括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28個。 表1 2021年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本次進入中國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排行榜的高校研究生培養單位總數為578個。本排行榜公布了分31個地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0種學校類型(綜合類、理工類、農林類、醫藥類、財經 類、文法類、師范類、民族類、藝術類、體育類)的相對排名,這有利于同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同類型高校間的比較分析。2021年中國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300強如表4所示。 (1)300強中強,江蘇地區優勢明顯 如表2所示,我們統計了300強高校數量及各省(市、自治區)的占比情況。北京市的高校數量位居第一名,有32所高校進入300強;江蘇省是教育強省,以27所高校位列第二名,全省81.8%的高校進入300強,占比位列第1位;浙江省只有16所高校進入300強,但占比達到76.2%,位于第2名;上海市有19所高校進入300強,全市67.9%的高校進入300強。從300強高校數量來看,北京市進入的高校數量最高,但從整體分布來看,北京市進入300強的高校只有56.1%,占比排名位列第8位,北京市總體數量較高,但高校質量分布兩極分化較大。相對而言,江西省、重慶市進入300強高校數量低于10所,但占比均高于56%,總體學校數量較少,但整體學校質量較高。 表2 2021年中國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300強高校數量及占比情況 (2)300強類型比,不同高校類型的排名分布差距明顯 ![]() 如表3所示,2021年中國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300強中理工類高校數量最多,占比37%;綜合類占比19.3%,位列第二名;民族類、體育類、藝術類、文法類入圍300強的高校低于10所。文法類高校只有中國人民大學入選10強,其他高校排名均位列100+名次。整體來看,理工類和綜合類院校實力最強,不僅高校數量多,而且排名靠前;其次是醫藥類、師范類、農林類、財經類院校,院校實力處于中等水平;民族類、體育類、藝術類、文法類院校整體實力較薄弱。 表3 2021年中國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300強類型分布 ![]() 如表4所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與2020年排名保持一致,穩居榜單前四名。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排名前10名高校排名保持不變或穩步上升,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上升,其中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上升明顯,排名較2020年分別上升8名、9名,兩所高校首次進入前10名。其他高校均保持了2020年相同排名,高等教育質量建設平穩發展。 表4 2021年中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300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