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家長朋友,你意識到沒有,你總在孩子面前說他的缺點,其實是在強化他的缺點。請你一口氣寫出自己孩子的5個優點。”昨日,記者在江漢區天一街小學二年級(3)班班主任許鴻的工作筆記上看到,這是她上周留給家長的“家庭作業”。 天一街小學地處繁華的漢口六渡橋,上世紀90年代初生源爆滿。隨著人口自然減少,該校目前只有452名學生,而且八成是“流動花朵”。去年,該校根據實際情況,開始探索“小班化”教學。 二年級(3)班有22名學生。許鴻這學期剛接手這個班時,發現很多家長教育子女存在“盲區”。她說:“不少父母愛孩子不得法,有的大包大攬,有的又過于放任,導致孩子養成壞毛病或出現性格缺陷。” 班上有一名姓彭的男生做事很慢。其父接他時看到他沒抄完作業題,就幫他抄,同時又批評他“動作太慢”。許鴻提醒家長:“以后讓孩子自己抄作業題,平時還要多表揚。” 和其他家長接觸后,許鴻發現“家長不會教育孩子”是普遍現象。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心理學常識,她每周提煉一個問題,并查找相關的小故事編寫成“家教指南”,發給每一位家長。開學以來,許鴻已編寫“您為孩子背書包嗎”、“您的孩子人緣好嗎”、“不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等7個方面的“家教指南”。 為收到實效,許鴻要求家長們每周寫反饋。此舉得到他們的認同和贊賞,部分家長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計舒懷的媽媽留言:“家長確實為孩子包辦了很多事,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甘印伍的家長反饋:“小朋友相處,有些小事不能太認真地計較。” 男生徐覬翔的父親徐德春是進城務工人員,平時忙于生計,對孩子過于放任。他讀書不多,起初不太愿意完成這份特殊的“家庭作業”。許鴻跟他開玩笑說:“這好的伢,你不培養,不如給我當兒子吧。” 現在,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已成為徐德春每個周末的一項重要任務。他說:“許老師的‘家教指南’很管用,讓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小孩。” (記者 黃征 通訊員 曾穎楓)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組圖】西昌“陪讀奶奶”與腦癱孫子同桌3年
·班主任每周留個“家庭作業”編寫“家教指南”
·小學師生傳遞愛心 悉心照顧一腦癱女孩讀書
·北京市西城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比例達50%以上
·渝2013級起高中畢業會考變化大 不再計分改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