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陪讀故事一:上課全靠奶奶幫忙 從羅啟珍家,步行到學校需要10多分鐘。祖孫兩人的時間,安排得緊湊有序。早上7點起床,8點半推著輪椅到學校,中午在學校吃飯,下午3點半放學回家。 “剛開始還很不適應。”羅啟珍說,一個老人和孩子坐在一起聽課,很不自在。但最麻煩的,還是孫子的一切行動都要有人幫忙。 昨天上午10點,正是上課時間。羅啟珍坐在嘉嘉身旁,為他翻書、削鉛筆、遞作業本。 嘉嘉表示要上廁所,羅啟珍繞過課桌,彎下腰,費力地將他背起,向廁所快步跑去。 “要趕緊,不然容易尿褲子。”這名62歲的老人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上一天課,她要背著孫子往返廁所10多次。 上午10點半,課間操時間。羅啟珍抱起孫子,來到操場上。“他腿沒有力,我只能扶著他,不讓他摔倒。”羅啟珍說。 嘉嘉揮動雙臂,想學習其他孩子,扭動身體做廣播體操。但是,試了好幾次,均以失敗告終。幾名同學捂著嘴偷笑,嘉嘉向他們投去了憤怒的目光。 “他心里清楚得很,就是沒法表達出來。”羅啟珍有些心酸,背起孫子,回到教室。 嘉嘉開心起來,表示要和記者聊天。雖然說話斷斷續續,但是他能流暢地背誦他媽媽的手機號碼。 “我喜歡讀書……奶奶很辛苦,我喜歡奶奶。”嘉嘉“悄悄地”告訴記者。 羅啟珍聽到了這句話,兩行淚水從她臉上滑下。 陪讀故事二:老人上課是“折磨” 上午11點,第三節課開始了。這節課是語文課,羅啟珍為孫子翻開課本,第19課,《趙州橋》。嘉嘉吃力地跟著老師朗讀,特別認真。 其實,呆在課堂上當“學生”,對羅啟珍來說,不是一件易事。她有耳鳴,往往聽不清楚老師講了什么,眼睛視力也不好,看不見黑板上的字跡。 特別是孩子們一起放聲朗讀課文時,她最難受。“好像無數蒼蠅在耳朵里面轉,過了好久都還有這種雜聲。”羅啟珍說,一節課下來,她往往感覺頭暈腦漲。 陪讀故事三:孫子愛學習感到欣慰 羅啟珍每天在課堂上做的事情,就是幫孫子翻書,天冷的時候,給他暖暖手,然后抱著他去上廁所。 上一、二年級,嘉嘉成績好的時候,考試能拿七八十分。但是到了三年級,所學知識越來越復雜,他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寫一個字,有時候要花一分鐘時間。每次考試,為了照顧這個特殊的孩子,學校都會為他延長答題時間。 “如果不讓他去上學,他就要哭。”羅啟珍欣慰地說,孫子特別想上學。下午放學后到晚上8點這段時間,他幾乎都是在吃力地完成自己的家庭作業。 陪讀故事四:會一直陪讀下去 羅啟珍說,嘉嘉的父母都在外打零工,隨著孫子的長大,體重逐漸增加,她的壓力越來越重。除了陪讀,羅啟珍還要做繁重的農活,腰部有時候疼痛難忍,直不起身來。她暗暗擔心,自己逐漸變老后,誰來照顧孫子? 下午3點半,放學。推著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或許是看著遍地陽光,羅啟珍突然高興起來:“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一直陪著孫子讀書,他以后還要上初中、高中,還要讀大學!” 羅啟珍最大的愿望就是孫子能走路。她聽人說,腦癱兒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改善,但是,6萬多元的費用,這個家庭根本承擔不起。 陪讀故事五:祖孫風雨無阻感動師生 “他的思維能力和一般學生沒大的差別,也很懂事,書本上的字也基本認識,只是動作不協調,表達困難,學習起來很吃力。”嘉嘉的班主任王秀蓉說,但是他很努力,從不放棄。 王秀蓉說,羅啟珍每天都來陪孫子讀書,三年來,幾乎很少請假,風雨無阻。 她很清晰地記得,今年1月,西昌下大雪,那天正好考試,她心想羅啟珍不會來了。 但是,校門口依然出現了一名老人推著輪椅的身影。“幾名老師當場就感動得流淚了。” 今年,班上舉行期中考試,一道題目為“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神筆,想實現什么愿望”。嘉嘉的答案是:我能陪奶奶一起走路。 文/圖華西都市報記者 徐湘東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組圖】西昌“陪讀奶奶”與腦癱孫子同桌3年
·班主任每周留個“家庭作業”編寫“家教指南”
·小學師生傳遞愛心 悉心照顧一腦癱女孩讀書
·北京市西城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比例達50%以上
·渝2013級起高中畢業會考變化大 不再計分改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