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這個系統,我們家長對于孩子上學放學的安全就放心多了。”這是東湖小學眾多學生家長發出的共同心聲。據了解,為了加強校園安全,及時發現隱患,南昌市東湖區教體局投入數十萬元,自主研發了一套校園安全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在全省尚屬首例。這套尚在磨合期的校園安防系統是如何運作,其成效究竟如何呢?近日記者來到唯一的試點單位東湖小學進行了調查采訪。 新安防系統,實時監控學生在校動態 自2010年福建南平“3·23”惡性殺人案發生后,校園安全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焦點。東湖區教育科技體育局局長陳光輝在香港學習考察時,了解到香港在校園安全管理方面注重信息化建設,由此萌發了由局里科研人員自主研發一套信息管理系統對校園安全保駕護航的想法,很快這一想法付諸行動并收到了成效。 據悉,這款校園安全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首次在東湖小學試點,從去年10月份運行以來,受到家長的歡迎。這是我省目前唯一自主研發的一款校園安全信息管理系統,自主設計感應終端電路,自主制作中距感應終端核心板,自主研發校園出入安全管理專用數據主機,首創了使用平板電腦管理校園的先河,首創微信連接校園、教師、家長、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先河。通過這個系統,教體局可以適時了解學校情況,學校可以適時明確學生動向,家長足不出戶,就可通過微信應用了解小孩在學校的動態信息,大大提高了校園安全防范能力。 緩解擁堵,隨時掌握孩子行蹤 記者在東湖小學看到,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對應姓名、班級、編號的校園安全卡,校內有5個高頻感應器,校門口還豎立了一塊大型室外電子屏,學生進出校門通過刷安全卡的方式,感應器接收到信息后,將匯集到后臺,同時同步推送到大屏幕,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可以一目了然。東湖小學副校長涂建龍表示,“學校門口道路狹窄,家長接送孩子時聚集在一起,擁堵情況非常嚴重,也造成安全隱患。安裝室外電子屏受到家長歡迎,家長遠遠地就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否進出校門,不用在人群里找人。” 東湖小學六(1)班的一名學生家長吳女士表示,以往接送孩子上下學簡直就像“打仗”,校門口原本就擠,還有部分家長開車接送的,我們也不能隨便進入校園,有時候找半天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但又怕孩子走失,就站在原地不敢動,非常擁堵。現在有了這個系統之后,我可以通過微信的形式獲取孩子進出校門的準確信息。 分權限管理,掌握詳細數據 記者問及5個高頻感應器是否對學生身體有輻射傷害,該系統主要研發人員熊銳說,高頻感應器采用的頻率和二代身份證驗證頻率相同,不會對學生身體造成任何傷害。“這款校園安全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無線遠距離RFID卡進行出入門禁管理,學生進出校門時嚴格進行身份管理,外單位訪客將通過手機平臺進行電子登記。一方面,班主任、分管綜治的校長,乃至教體局長都有自己的應用終端,享有相應的不同權限,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另一方面,家長可以通過微信應用建立與自己孩子信息的身份授信,足不出戶就可以知道孩子動態,防止學生出現意外事故。 熊銳現場給記者展示了“南昌東科智能校園”系統的操作流程。 四位一體,為校園安全護航 東湖區教體育局安穩辦負責人何衛強介紹,傳統校園安全防范措施有“三防”,第一是人防,即在屬每個校園都配專職保安,在上學、放學時段行使保安職責,同時各校園都組建了家長自愿參加的護衛隊,在公安、交警、專職保安及學校護衛隊、家長護校隊的共同努力下,保障校園;第二是物防,各校園專職保安配備警棍、鋼叉等裝備;第三是技防,要求各校園在大門口視頻不留死角,在校園內和校門口安裝報警器,加大學校的治安防控能力。 “區里每年都要投入140多萬元進行‘三防’,而我們自主研發的校園安全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由區教體局投資30萬元研發,學校、學生、家長都不收費,它結合了現代科技,人為因素少了,智能化增強了,效率提高了。同時將教體局、校方、學生和家長四者緊密聯系起來,形成四位一體的合力,及時應對突發狀況,從而更好地為校園安全保駕護航。”何衛強表示。 何衛強介紹,下一步,將逐步在在全區學校推廣,打造平安校園。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全新校園安防系統將在南昌市東湖小學試運行
·北京電影學院將與5所小學簽約開展體美教育
·小學教師也能當“教授”
·哈爾濱市公辦小學就近劃學區招生 禁止招收擇校
·內蒙古小升初禁止考試錄取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