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李一凡李惠子)沒有收到國內著名網絡公司第二輪面試通知的張寧,言語中略微透露著沮喪,畢竟這是她9月找工作以來參加的第一個面試。不過她相信,自己雖然不是這家公司需要的“蘿卜”,但最終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坑”。 張寧畢業于山西大學,2010年考研()失敗就進入當地一家報社工作。工作之余,張寧繼續堅持復習考研。“我一直沒放棄考研,本科生發展空間小。”2011年張寧順利通過考試,來到北京攻讀研究生。 研究生求學時光白駒過隙,2013年招聘季如期而至,嚴峻的就業形勢讓張寧倍感壓力。“很多公司的招聘計劃都削減了不少,本來職位就不多,想選一個合適的就更難了。”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此前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高校畢業生總量仍以年均3%的速度增長,年均規模將達到700萬人,這意味著2013屆高校畢業生人數或將再創新高,也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巨大壓力。 武漢大學( 招生辦)中國科學評價中心進行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專業評價”課題顯示,目前中國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計劃和在校生規模都在不斷擴大,部分已超過本科生。2009年至2011年,研究生的就業率連續3年都低于本科生,“學歷越高,工作越好找的”時代已經過去。 對于研究生就業難,張寧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沒有工作崗位,而是找不到一份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近日,一位研究生因畢業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而返回農村老家種地,其父憤怒至極服毒自殺未遂。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關于“讀書無用”的熱議,很多人表示后悔讀研,因為找工作時還不如本科生受歡迎。 張寧認為讀研究生的成本較大,前期要經歷嚴格的選拔考試,學習期間學術和實踐壓力也不小,因此研究生對未來職業的期望值也必然會有所提高。 今年8月剛從英國留學 () 歸來的吳洋也同樣因找不到工作而愁眉不展。他直言海外的研究生學習經歷幾乎沒有給他帶來什么優勢。 “找工作學歷不是最重要的,不同專業情況不同”。他總結兩個多月以來的求職經驗,認為“出身于高技術含量專業的學生就業比較容易,研究生學歷也有很大優勢;而專業性不強的職位往往要求不高,應聘者多,競爭也相對激烈。對于這類職位,研究生反而可能因期待過高或待遇要求高而拼不過本科生。” “研究生就業期望值過高是影響研究生成功就業的一大原因。”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新華社記者說,研究生要想更好地就業,就應正確認識自己,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調整職業期待值。 雖然剛踏上找工作之路就遇到一點小挫折,張寧卻不后悔讀了兩年研究生。她說:“兩年研究生為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和豐富的資源。我之前只能在不知名的小公司實習,而現在我可以選擇大型國企和外企,這就是最明顯的差距。” 吳洋也表示,雖然目前他的海歸碩士學歷沒有顯示出優勢,但他認為研究生的學習經歷讓他思維更靈活,實踐能力和執行力也有所加強。 “讀研究生不應完全出于功利目的。研究生階段獲得的知識和經歷更多需要內化為實力,也許我的優勢能在工作之后慢慢體現吧。” 他認為現在國內許多大學都盲目進行研究生擴招,導致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有所下降,很多研究生學歷不啻為空有一張文憑的“繡花枕頭”。 熊丙奇說,很多國內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高校不斷加大研究生規模化培養一定程度降低了研究生的“含金量”,使其在就業中競爭力下降。 他建議,高校必須建立市場競爭機制,打破國家承認學歷體系,“讓學歷不值錢而教育本身值錢”,在大學建立教育和學術管理機制,提高教育質量。 “找個好工作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形勢好壞,最重要的還是用實力說話。”張寧頗有信心地說。 (新華網) |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碩士爭當馬路天使凸顯“中國式就業”之殤
·學生直面研究生就業難:拼學歷不如拼實力
·莘莘學子扎堆考公務員 就業難推升國考熱
·廣東碩士生就業率不如專科生已7年
·廣東省教育廳:專科就業率高于本科研究生
|